“ 我们要在信心当中,借着道来亲近神。”

一、为父之心

  1. 多么希望儿女在父母身边去亲近他们。
  2. 子女对父的需求 —— 若父亲的爱是丰满的,孩子一定是自信的。

二、做神儿女(与成圣关联)

(一)发展

  • 要应用信心去亲近神、仰望神。
  • 有恩典的地方一定有真理。
  • 爱没有真理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。
  • 教会的合一和使命。
  • 为什么要做神的儿女?

(二)敌人

  • 人类堕落的本性导致我们与神为敌。
  • 我们的主动权是抵挡神的。

(三)浪子特点

  • 骄傲,沉迷于酒色,被捆绑。
  • 日光之下的享乐尽都是空虚。
  • 放纵的结果是一发不可收拾(外在自由,内在捆绑)。
  • 无助的状态:活得连猪都不如。
  • 被奴役:自我的奴隶(我们要学会谦卑,不用专业标榜自己。)

(四)真自由

  • 是做神的儿女。
  • 永恒福乐的授予。
  • 长子有效代赎:白白的恩典。
  • 圣灵介入:成为神儿女的过程。
  • 神儿女的特征:像神。
  • 我们若像神,神就得荣耀。

三、神儿女的具体表现

  • 信仰的传承与自己和主的关系密切相关。
  • 神的儿女必爱神。
  • 打完了孩子要安慰孩子。
  • 有敬畏神的心,必亲近神、依赖神。
  • 将生命的主权交托给神。
  • 顺服神:真信心必结出顺服的果子。

特权(应用意义)

  1. 稳固居所:永恒的房子
  2. 属神性
  3. 丰盛的供应
  4. 安慰和引导
  5. 侍奉的权柄
  6. 走十字架的道路
  7. 家人相伴
  8. 蒙恩之道

四、救恩论②:成圣

成圣教义的发展

  • 因信称义与成圣的关联。
  • 福音才是我们的终极使命。
  • 圣灵内住更新,真理的作用。
  • 基督是我们的得胜,要靠基督而活。

成圣的重要性

  • 思想神的荣耀。
  • 父的拣选是成圣的永恒根基。
  • 神的恩典使我们脱离旧造,成为新造。
  • 我们追求成圣,是为了荣耀神。

成圣与主耶稣基督

  • 耶稣基督的救赎是成圣的根基。
  • 基督用宝血洁净我们的罪,使我们圣洁。
  • 死与复活都是完全的。
  • 过成圣生活就是荣耀基督。

圣灵的工作

  • 真道的传讲带来圣灵大能。
  • 圣灵的工作是渐进的、彻底的。
  • 圣灵是一把火焰。

五、救恩与成圣关系

  • 重生是成圣的必要前提。

  • 若从未改变,要省察自己是否重生。

  • 用信心与所听的道联合。

  • 有称义必带来成圣。

  • 做神儿女的表达:

    • 靠圣灵得喜乐
    • 灵恩派不对,灵恩是对的
    • 依靠圣灵的福乐
    • 爱神的人会以圣灵为满足
    • 圣灵赐能力抵挡魔鬼诡计
  • 应用信心而活

  • 恩赐与成圣:

    • 每一个真信徒都有恩赐
    • 应用恩赐做神百般的好管家

我们痛苦的根源只有一个:不追求成圣
成圣是救赎的一部分,引我们进入永恒的奖赏 —— 与神相交

六、属灵的警醒

  • 最可怕的不是犯罪,而是不愿寻求神。
  • 是在属灵的喜乐中,还是罪中宴乐中生活?
  • 信心小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应用信心。

七、成圣的误区

1. 明白并识破仇敌的诡计

2. 成圣强调恩典与回应并存

误区一:赖恩犯罪(反律主义)

  • 若片面强调「唯独恩典」,可能使人误以为神的赦免是无条件的纵容(罗6:1-2)。这种扭曲的恩典观忽视恩典的转化性:神的恩典不仅是赦罪的「白白的礼物」,更是「改变生命的能力」(林后5:17)。
  • 圣经的回应:恩典使人脱离罪的控制(罗6:14),信徒的「向罪死」与「向神活」是恩典的必然结果(罗6:11),而非道德放任的借口。

误区二:律法主义

  • 过度强调人的责任时,可能将成圣简化为行为规条的达标(加3:3),导致自我倚靠的焦虑或伪善(太23:27-28)。
  • 律法主义的核心错误:试图以「人的义」取代「基督的义」(腓3:9),忽略圣灵在成圣中的主导地位(加5:16-18)。

福音的平衡:基督的义与信徒的回应

  • 称义与成圣的根基:称义是神的宣告,成圣是圣灵的工作。信徒的「义」始终是「披戴基督」(加3:27),而非自我生成的道德成就。
  • 恩典驱动的回应 :真信心必然结出行为的果子(雅2:26),但行为是信心的证据而非条件。如奥古斯丁所言:「神预备我们的善行,为要我们遵行」(弗2:10)。 圣灵的工作:成圣是「神在我们心里动工」(腓2:13),信徒的回应是「顺服圣灵引导」(加5:2

实践中的智慧:避免非此即彼的陷阱

  • 以十字架为中心的成圣观:每日「向己死、向神活」(加2:20),承认自己的软弱(林后12:9),同时依靠基督复活的大能(腓4:13)。拒绝将恩典与责任对立:恩典是动力,责任是管道,二者如翅膀缺一不可。。
  • 群体生活的校正功能:在教会共同体中,通过真理教导纠正极端倾向(提后3:16-17),以爱心彼此劝勉(加6:1-2),避免个人主义的解经偏差。。
  • 终末视角的盼望:成圣是「已然未然」的过程:信徒虽仍有软弱,但确信「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」(腓1:6),终极圣洁在基督再来时实现(约壹3:2)。

成圣的奥秘在于「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」(加2:20)。既不因恩典废黜责任,也不因责任僭越恩典,而是在圣灵中持守「信心的顺服」与「感恩的委身」。正如清教徒约翰·欧文所言:「圣灵的工作不是取代人的努力,而是唤醒、引导并强化它。」唯有让基督始终作王,才能避免用人的义取代基督的义,在恩典与圣洁间走出蒙福的中道。

3. 只注重得救,不牧养

成圣中的失衡:重宣教轻牧养

  • 若教会仅强调传福音(救恩的“得救”层面),却忽略信徒生命的牧养与成圣(救恩的“成长”层面),便违背了福音的整全性,可能导致信徒灵命停滞、教会根基浅薄。以下是分点论述: